【摘要】四川省人社厅充分发挥技工院校技能培养优势,深入推进“一帮一”技能帮扶工作,不断夯实45个深度贫困县培训基础,创新培训方式,开创了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技工院校助力脱贫攻坚新模式。
背景:
四川省厅从全省遴选了45家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质量好、就业率高的技工院校、培训机构(其中技工院校42家),采取“一帮一”的方式,对口支持45个深度贫困县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帮助贫困县解决培训需求与承训能力不匹配、就业能力与就业需求不匹配等瓶颈问题。此项工作自去年启动以来,在各培训机构、深度贫困县和厅属单位的密切配合下,齐抓共管、主动作为、务实创新的工作局面已经形成,且发展态势良好。
做法:
(一)全面统筹有序推动,形成良好帮扶氛围
去年9月,四川省在南充市召开全省扶贫推进现场会,会上45所承训机构与45个深度贫困县政府代表现场签订了“一帮一”对口培训帮扶协议,协议的签订拉开了此项工作的序幕。今年3月,省厅大力实施45个深度贫困县“三个一”工程,即“每县一名人社挂职副局长,每县新增100万元就业扶贫专项资金,每县配套一所承训机构开展一帮一技能帮扶工作”,同时召开全省人社系统赴深度贫困县挂职干部培训班暨挂职动员大会,会上再次组织校县对接,推动工作纵深发展。4月,为进一步推进 “一帮一”工作落地生效,省厅下发《关于及时制定和报送深度贫困县2018年“一帮一”技能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各“一帮一”培训机构会同深贫县深入研究培训需求,及时制定报送“一帮一”技能培训实施方案。5月至7月,省厅多次组织督导组赴甘孜、阿坝、凉山检查“一帮一”工作进展情况及解决实际困难。针对深贫县培训需求与培训机构开设专业不对口的情况,采取了动态调整补充机制,新增成都新东方烹饪学校、**学校作为甘孜县、道孚县“一帮一”技能培训承训机构。各项措施持续有序推进,营造“帮扶”良好氛围,保障工作见真见效。
(二)高度重视,形成县校联动协调机制
45家承训机构及45个深贫县始终将其作为头等大事,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县校双方除多次通过电话、微信等通讯设备沟通交流外,还广泛采取院校工作组“走下去”和把深贫县负责同志“请上来”的方式,组班子、摸需求、定方案、抓落实,县校联动机制基本形成。截止目前,35家技工院校深入到深贫县走村入户;27家技工院校邀请县领导到校参观考察,通过交流协商、磨合碰撞,探索出一些好的帮扶机制,如:眉山工程技师学院与金川县人社局提出技能帮扶需要思想认识到位、沟通协调到位、需求分析到位、保障服务到位、就业跟踪到位“五个到位”;南充技师学院和汶川县积极实施培训三确保凸显培训实效,即:确保技能扶贫“一帮一”培训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受训学员培训合格率100%的目标实现;确保受训学员通过中级工技能鉴定并100%实现就业。绵阳工业技师学院与美姑县未雨绸缪,在培训开班前就共同制定了《美姑汽修培训班管理制度》、《美姑汽修培训班安全制度》、《美姑汽修培训班宿舍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从制度建设上保障培训顺利开展。成都高级技工学校与雷波县人社局共同商定沟通原则:“一天一小结、一周一沟通、一月一总结”。
(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展多类培训
年初,省厅多次发放《技工院校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调查表》,对深贫县培训需求工种进行摸底调查,梳理出需求工种41个,如:农牧业种养殖、挖掘机操作、乡村旅游、学前教育、焊工、砌筑工等,工种涉及一、二、三产业。为承接培训需求,实现培训最大收益,各技工院结合各校优势专业,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类型各异的技能帮扶行动。在形式上,根据培训场地,实训设备等要求及贫困户意愿,主要以“送培训下乡”和“扶贫专班”形式进行。省厅也在资金上同时加以保障,明确请上来,即“扶贫专班”形式的的培训项目,培训补助资金原则上从培训机构所在地就业创业补助资金中列支(或由有关各方协商确定);“送培训下乡”的培训项目,从深度贫困县就业创业补助资金中列支。在内容上,根据产业发展布局及企业用工需求等,以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旅游业、电子商务为重点,组织开展数控加工、焊工、汽车维修等就业技能培训;围绕制定乡村振兴战略村级规划,开展以特色种养为主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围绕传承民俗文化和发展民族特色产品,开展服装服饰、银饰、擀毡等民族特色手工艺培训等培训项目。另外各技工院校开设的“一帮一培训+就业扶贫车间”“田间课堂”“农牧民夜校”“工地实训”等培训方式也深受群众欢迎。针对深贫县培训需求和个别院校优势专业不相匹配的情况,帮扶院校也积极作为,主动联系其他院校进行抱团帮扶、协同培养,并取得较好成效。四川省工业设备安装技工校配合白玉县发展旅游经济的总体目标,开展以驻村培训为主的旅游服务(民宿服务)技能培训,辅以摩托车维修技能培训和水电安装技能培训,即可以为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服务,逐步实现学员本土就业,又可以解决当地村民的实际需要,目前119名培训贫困劳动力在培。九洲技师学院了解到壤塘县是集“老、少、边、穷、病、教”为一体的藏族聚居区,无支柱产业、资源贫瘠、病员多、劳动力少。根据壤塘县域特色和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确定培训工种为电工,培训级别为初级工,培训形式为送培训、送技能到农牧民居住地就近培训。
(四)“宽”“严”相济,保障培训取得实效
严谨的教学管理和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培训得以顺利实施、取得实效的保障。为了使学员“学的尽心、住的舒心、吃的放心”各技工院校“宽”“严”相济,在教学中严格管理同时,力所能及创造宽松舒适生活环境。南充技师学院为迎接“一帮一”新学员,对培训宿舍重新进行装修,购置了新床、新被褥和新家具,每个房间安装了热水器、电视机和网络,房间由原来的6人改为4人。同时学院从自有资金中为参训学员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费750元,培训两月每人共计发放1500元。矿产机电技师学院、成都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自贡市高级技工学校等院校除为学员免费配发床上用品、洗漱用品外,小到蚊香、笔、笔记本、洗衣粉、晾衣架、拖鞋、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生活用品及体育用品也一应俱全。多家院校还垫支发放误工补贴。内江市高级技工学校仔细分析了彝区学员优缺点,提出了对学生“一视同仁、宽严有度、关心但不迁就”的教育管理原则,“因材施教、因课施教”,让学生“先会后懂、先实作后理论”的教学原则。乐山市新世纪技工学校、四川希望技师学院、成都大邑县技工学校、雅安航空工业联合技工学校等院校针对少数民族学员,培训期间均采用双班主任管理,即学校选派一名经验丰富管理老师和深贫县选派一名会双语、熟悉学员情况的老师全程跟班管理,收效甚好。
(五)提高针对性有效性,优化培训方式方法
来自深度贫困县的学员在技能学习中普遍存在学历偏低、年龄偏大、培训意愿不强、纪律意识淡薄、语言障碍等困难,为了让学员“学的进、学到位、留的住、用的上”,各技工院校主动思考,大胆探索,在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后勤管理等方面进行合理优化。在课程设置中降低理论课程比例,将理论知识贯穿于实践操作,积引导学员参与互动,做到“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在教学中加强“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反复教,多次学”;在管理上,组织学员集体参加升旗仪式、文体活动等,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避免学员违规违纪现象和安全事故发生。
(六)精准施策,推进就业创业安置
技能帮扶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决就业创业,为实现“培训一人、就业创业一人”的目标,各学校通过“订单式培养”“定向培养”“校企合作挖掘就业岗位”等方式实施学员就业创业安置,目前,通过“一帮一”培训学院就业创业率达到92%。核工业技师学院对口阿坝州小金县,今年5月管道安装工培训开班,学校实行“订单式”培训,培训周期两个月,来自阿坝州小金县的22名贫困户在学校接受核电专家和领导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安全培训。培训学员全部安置到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东方核电工程公司就业,现培训已结束,学员全部到单位报到并顺利通过安全培训考核,持证上岗。成都市高级技工学校在师资紧张的情况下,专门安排4名就业指导人员,通过市场摸底,积极挖掘就业岗位等方式对培训的19名彝族学员实行全员就业。乐山市新世纪技工学校在培训初就与校企合作企业签订技能扶贫合作协议,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和学员个人意愿,31名学员结业后分别进入乐山市征力汽车维修服务部、乐山市新世纪汽修厂就业,6名学员返乡创业开设汽修厂,5名学员自主择业。来自金川县英布汝村的李国勇、王军在眉山工程技师学院技能扶贫“一帮一”培训结束,在拿到结业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后,在学院推荐下,顺利入职水电七局承建的双江口水电站。李国勇感叹:“能在双江口电站工作太好了,离家近,工资待遇好,娃娃上学读书的学费有了着落,还能学到技术,修建的又是家乡的电站”。
成效:
目前四川省共举办“一帮一”技能培训班43期,培训贫困劳动力2649名,涉及乡村旅游、汽车维修、酒店管理、电焊工、美容美发、挖掘机操作、学前教育等培训工种29个;举行专场招聘会5场,招聘贫困劳动力31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