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生活在这里,我感觉很幸福。”白杨街道第七届文化艺术节不久前落下帷幕,居民们仍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里。
“生活在这里,我感觉很幸福。”白杨街道第七届文化艺术节不久前落下帷幕,居民们仍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里。
文化氛围的营造,离不开白杨街道多年的努力。近年来,街道紧扣开发区“三大战略”,大力推进“文化白杨”建设,创新文化发展思路,不断探索文化服务模式,破解了文化建设难题。如今的白杨街道,文化实力显著提升,社区文化建设亮点纷呈,政校、政企、校企文化互动频繁,多样文化活动欣欣向荣,文化环境不断优化。
由此,白杨街道也获得了不少沉甸甸的荣誉,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文化强镇、省级特色文化街道、省级示范街道行政服务中心、杭州市示范街道30分钟市民学习圈、杭州市文明街道等多项荣誉称号。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较大满足,融入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
小而精、美而优,文化社团比比皆是
白杨街道被称为“移民型”街道,在这里生活着各类群体,有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还有部分本地原住民和国际友人。人口类型的复杂多样使得其文化需求差异也十分显著。
其中,本地居民以新杭州人为主,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对于公共文化的需求倾向于更高端的文艺体验,或更具个性的文化服务。
张英武阿姨住在下沙已经好多年了,舞蹈、走秀……样样她都不在话下,每天奔波于各种文化社团。去年9月,她加入到晓白杨模特队当中,并乐在其中。她说:“我走了10多年的秀,当了这么多年的平面模特,在这里感觉到特别有成就感。在刚结束的文化节闭幕晚会上,我们模特队就采用了爵士舞加上走秀的新形式,这种情景式的走秀模式我也是第一次尝试。晓白杨模特队真的很棒。”
白杨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晓白杨艺术团是去年一年里我们着力打造的社团。这是我们为立足省级文化强镇而打造的社区群众文化团体,也是打造特色精品团的重要内容。我们的目的就是将文化社团脱离社区、独立发展,带动整个街道的文化氛围。下一步,我们希望晓白杨艺术团能够吸引社会各类文化企业参与,与企业合作,实现经营的独立。”
除了晓白杨艺术团,白杨街道已建成示范性学习团队、一社一品、政校合作、政企合作、校企合作等项目类型,培育了“和立方”等19个社区项目,“木桃咏诵话剧社”等15个学习共同体项目。其中,海天社区合唱团、美达社区乐活艺术工作室还被评为2018年杭州市社区示范性学习型社团(学习共同体)。
白杨街道以街道文化站为主阵地,社会多元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成形。街道现有投入使用综合文化站(邻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约3100平方米。另外三个分站位于沿江区块的江滨花园文体分中心,原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旧址和云水苑幼儿园西侧地块将新建文化活动中心,两处面积达8000平米。
自家事、自个儿演,居民感同身受
满园春色起,银装素裹止。每一届白杨街道文化艺术节,都伴随着居民近整年。悄然间,已经走过7个年头了。
上个月初,白杨街道第七届文化艺术节在一场精彩的晚会中落下帷幕。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这场闭幕晚会,是一场真正属于白杨人的文化盛宴。当晚,原创及改编作品12个,其中参演的嘉宾来自于街道内的15个社团,200余名辖区居民。他们载歌载舞,把生活原型搬上了舞台,用朗诵说出了平时羞于言表的爱意……
原创小品《家和·万事兴》是晓白杨话剧社自成立以来的首次尝试。剧本完全还原居民家中的小事,通过自编自导,再加上戏剧化的加工,让居民感同身受。
其中5位演员都是去年9月刚加入晓白杨话剧社的居民,他们之前从未接触过舞台表演。表演者郭建玮是小品中儿子的扮演者,“我大学里参加过话剧社,当时就做编导,参加工作后就再没接触过舞台,很怀念,又没有机会。看到街道里的话剧社在招聘,我就抱着曾经的舞台情怀,重新去试了一下。很感谢街道能够给我们居民一个表现自己的舞台,圆了我的舞台梦,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参加。”
闭幕晚会让人耳目一新,一年中文化艺术节的各类子活动也历历在目。去年,白杨街道共举办迎新祈福、点茶雅集、文化集市、全民舞蹈大赛、“白杨杯”全民辩论、“乐进白杨”音乐会等各类文体活动300余场,惠及居民8万余人。
高素质、高学历,文化氛围添砖加瓦
白杨街道依托人才自荐、社区推荐、街道定期审核认定的方式,结合辖区内高校、中小学师资力量,建设了一支有112名成员的白杨街道特色人才队伍。
白杨街道特色人才针对写作、摄影、音乐、舞蹈等近46项具体内容进行指导、服务,同时建立近42个精品课程,课程项目包括小词大雅、国学大讲堂、话剧艺术等内容,不断提升特色人才队伍建设成效。
聿德学堂就是白杨街道内一所面向3-13周岁儿童传授传统文化知识的公益学堂,拥有着一个强大的义工团。起初,这个义工团只有4人,现在已发展为60人。成员的学历和素质都很高,有老师、法官、名企高管。部分义工负责做社会公益、给家长辅导国学知识,其他义工负责管理学堂、给孩子辅导国学知识。
特色人才队伍的打造也为白杨街道独有的文化氛围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