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万企千校职业技能鉴定网!
咨询电话: 4006-010-699(工作日8:30-17:30)
万企千校职业技能鉴定网
东华大学“科技旗袍”智能服饰作品亮相国博展
发布时间:2020-09-01 21:26:06

央广网上海11月19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通讯员段然)“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举行,充分展示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伟大变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东华大学时尚科创团队原创“科技旗袍”智能服饰作品也亮相展览。从让国人“穿得暖”到“穿得美”再到“穿得智能”,四十年来东华人一直奔走在路上。

传统旗袍大都采用锦缎、香云纱等梭织面料制作,虽然飘逸但弹性不足。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师生,创造性的采用更柔软方便活动的针织面料研发了“针织变色科技旗袍”参展。作品借用了上世纪20年代海派文化装饰艺术(ART DECO)风格中各类从自然形态中抽象而来的几何图形:对称的几何形和放射线混搭,象征科技力量的直线造型与玉兰花盘扣混搭,“拼接混搭加上复合针织纹理,让变色纱线在环境温度改变后的变色效果更有层次感。”现场专业观众纷纷赞叹设计师的巧思。

另一款“发光科技旗袍”的奥妙在于使用了东华大学与校企合作企业联合研发的环保节能纳米发光材料。不同工作状态的发光线经过巧妙排布,恍若星云满天,呈现出强烈的立体感和透视感。尤其是透过旗袍的海派风的结构张力和图案表达,满满都是带有东方智慧的太空遐想。

各种变色发光变形的“科技旗袍”可不仅为了好玩好看,宽色域、高强度的电致变色材料是可穿戴显示、服饰器材隐身领域急需却一直难以突破的器件体系,东华大学科研处处长、东方学者王宏志教授领衔研发的多材料电致变色设计体系拥有原创知识产权,可以实现多种形态、多种色彩的电致变色,变色快速且均匀。技术成功应用于“科技旗袍”变色系列2.0版本中,将只有A4纸厚度并可折叠的变色片集成到柔软贴身的旗袍面料上,让服装变色隐身成为可能。

这种智能化发展不仅是一个趋势,更是一张宏伟蓝图,“智能可穿戴”正全面从概念走向现实。部分服装企业开始引入智能可穿戴技术,尝试生产智能可穿戴服装,甚至一些企业和产业资本开始进入“智能可穿戴”技术领域,并与当地的传统服装企业进行对接与融合。王宏志认为,随着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以纺织服装为主的时尚产业正处在急需构建新流通、新零售模式的时期,而未来附加值高、利润率高的智能化服装将成时代潮流。

东华大学1.png

海派变色科技旗袍展演(央广网发 东华大学 供图)

东华大学2.png

科技旗袍参演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央广网发 东华大学 供图)

参加项目的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学生沈质颖和刘昱辰,对自己的作品能够在国家博物馆参加展览非常开心,“我们参加项目的一年里,从灵感发想到实现,尤其是怎么把变色线和柔软的旗袍面料完美贴合,每一个环节都遇到很多困难,不过好在最后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美解决了。”95后的沈质颖和刘昱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里全体国人披荆斩棘、风雨兼程的不易。

作为上海文教结合专项“高端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机构建设试点”单位,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一直倡导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项目制课程体系,培育学生国际化的系统研究能力、创作能力和应对市场动态变化的能力。通过与科技元素的有机结合,如今的海派旗袍文化正在不断迸发出新的灵感和血液。科技旗袍团队负责人、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峻表示,“团队未来会继续发挥创新智慧和体现文化传播使命的‘溢出效应’,通过促进创意教育、时尚产业的人才转化和成果转化,推动中国时尚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东华大学3.png

项目组师生研讨(央广网发 东华大学 供图)

从解决老百姓“穿衣难”的国计民生难题,到高性能纤维突破性成果对接国家头号战略武器研发、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及“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工程等国家战略需求,四十年来,东华大学服务国家战略的家国情怀始终未变。新时代,新作为。东华大学作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将以改革再出发的豪迈,发挥纺织、材料、设计等特色学科优势,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紧跟上海加快推进建设具有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步伐,为国家、上海和行业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