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万企千校职业技能鉴定网!
咨询电话: 4006-010-699(工作日8:30-17:30)
万企千校职业技能鉴定网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深化校地校企合作
发布时间:2020-09-01 21:26:06

近年来,北航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立足自身优势特色,围绕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始终致力于把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优势转化为促进人才培养、带动产业创新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生产力,积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持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加快推动科研创新转型发展,在深化产教融合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和实践。

首先,优化整合原有学科专业结构,巩固特色优势。大学要根据需求导向调整专业结构,调减或叫停不符合要求的专业;此外,还要创新学科组织模式,加大学科建设投入力度,优化原有优势学科,打造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合作平台。在此方面,北航紧密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聚焦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领域,重点建设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等12个学科群,同时巩固和强化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等学科的引领地位,不断夯实和增强软件、材料、交通等学科的领先优势。

其次,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北航紧抓国家重大专项机遇,发挥顶尖学科的辐射带动引领作用,发展建设了一批以再生医学、智慧医疗、量子、无人系统、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交叉学科方向,成立了“北斗丝路学院”等创新型学院。

《意见》要求,要“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拓宽企业参与高校办学的途径,发挥企业在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坚持“引企入教”,汇集校内外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吸纳引入优秀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推进面向企业的教育教学供给侧改革是紧密连接高校与企业、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的关键环节。北航高度重视专业优势与行业特征相结合,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与中国商飞合办“大飞机班”,与中航工业共建国家“试点学院”,入选全国首批“工程博士”培养试点单位,促进生产任务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完善创新创业和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体系与培养能力。

坚持“引企入研”,提升校企协同科技创新的深度维度。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是高校开展科技创新的重要来源,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最终要通过市场化的推广和应用实现,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参与协同科技创新,加快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北航努力构建开放、多维的协同创新体系,利用行业特色,瞄准航空科技战略制高点,与中国工程院联合成立中国航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打造相关领域首个国家级咨询研究机构;参与发起成立“空间信息产业联盟”“国家通用航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中国云产业联盟”等,成为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形成千亿级产业的未来集聚地。

要在产教融合进程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最终要通过人才的供给来实现,产教融合应当立足于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高度,充分发挥现代大学的强大社会服务功能。

发挥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优势,服务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经济发展。高校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优势应首先服务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努力构建开放、协同、互补的双向发展模式。北航地处首都科技创新核心区域,在北京市大力建设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北航积极参与并全力予以支持:与房山区政府合作建设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致力于打造“中国医工硅谷”;围绕“两机专项”,积极筹建航空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航空发动机基础科学中心;围绕国家“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重大科技项目,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布局落地北京;依托基础前沿研究优势,积极引领人工智能服务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依托高端智库,为首都发展提供战略支撑。通过在这些领域的持续探索,提升服务首都发展的参与度。

拓宽办学资源与发展空间,促进与地方科创和经济产业发展互惠互补。加强科技供给,促进成果转化,是深度融合产教一体化的必然要求。高校的发展和布局要有更高层次的战略意义和目标远见,要发挥好高校科技创新的辐射作用,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拓展办学资源与发展空间,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与社会。2016年以来,北航先后与云南、青岛等多地签署合作协议,在青岛、合肥、成都、昆明、台州等地建立了合作平台,旨在通过利用各地的经济、政策、产业及区位等相关优势,结合北航的科技创新能力,实质性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国际交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根据《意见》要求,学校未来将进一步明确产教融合的发展思路和实现路径;进一步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汇聚多方资源和力量参与办学,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落实产教联合协同育人机制,切实抓好“引企入校”“引校进企”等工作,促进校企一体,积极推进学校牵头成立校企、行业的相关联盟,构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