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万企千校职业技能鉴定网!
咨询电话: 4006-010-699(工作日8:30-17:30)
万企千校职业技能鉴定网
加强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20-09-01 21:26:04

日前,两岸经合会第七次例会做出增设“中小企业合作工作小组”的决定。这一决定可谓是本次会议释出的重大利好之一,对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构建两岸共同利益,促进两岸社会更广泛分享和平发展红利,具有重要意义。

  两岸经合会现有六个工作小组,包括货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争端解决、产业合作、海关合作等工作小组,是在2011年2月两岸经合会首次例会上设立、2011年3月陆续启动运作的。这些工作小组的主要职能在于负责ECFA后续协商。四年来,各工作小组秉承务实合作的精神,有效地推进了ECFA后续协商及两岸在重点产业领域的合作。诸如两岸投保协议、海关合作协议、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货贸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商的推进,ECFA早收项目及其他已签署的协议落实成果以及两岸在投资、产业链合作试点等方面的重大进展等,都有赖于各小组工作的卓有成效。实践证明,六个工作小组很好地发挥了所赋予的职能作用,为促进两岸经济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经合会第七次例会决定增设“中小企业合作工作小组”,无疑也是希望借由该小组职能作用的发挥,推动两岸中小企业深度合作,为两岸合作创造新的利基。


  事实上,“推动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一直是两岸关注的话题,也是ECFA协议的重要内容。只是随着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化和两岸关系发展进程的推进,两岸中小企业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


  第一,加强中小企业合作是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需要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合作是经济合作的核心内容和微观基础。因而,两岸经济合作最终要落实到两岸企业合作的微观层面。


  近年来,两岸经济合作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迁。一是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市场空间压缩,迫使“外向型”大陆台资企业谋求转进大陆内需市场;二是大陆实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释出市场发展空间,为台资企业的“市场转进”提供了机遇,但与此同时也使大陆台资企业面临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税收政策调整、环保要求高等挑战;三是大陆“十二五”规划与台湾“黄金十年”规划同步推进,为两岸产业对接、协同发展提供契机。


  上述经济环境变迁总体上有利于两岸经济合作,加之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轨道,大陆从利惠同胞的角度给予两岸投资、贸易、产业合作诸多优惠——两岸经济深化合作迎来了大好时机。但客观来看,实际发展情况却未如预期。主要表现在:两岸产业合作尚未进入到产业链合作的较高层次;两岸的企业分工合作主要还是大陆台资企业与台湾本土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为主;大陆企业与台资企业分工合作不发育,亟待推进依托产业链的深度整合。两岸企业没有实现实质意义上的资源整合,意味着两岸经济深化合作的微观基础是薄弱的,或者说两岸经济合作存在一定程度的“微观主体缺失”。这是造成近年来两岸有关部门“产业搭桥”、“试点合作”等举措收效不大的主要原因。


  只有实现企业间依托产业链的深度整合,才意味着两岸经济实现了深度合作。因而,两岸企业深度合作是推进两岸经济深化合作的需要,而两岸中小企业深度合作尤为重要。因为大陆台资企业近80%属于中小企业(未来通过两岸相互投资的发展,会有更多的台湾中小企业参与两岸经济合作),而当前大陆中小企业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加强这些台资中小企业与大陆中小企业的深度合作,是打造两岸经济合作的微观基础,推进两岸经济深化合作的重要任务。


  第二,加强中小企业合作是培植两岸共同利益的需要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是两岸中国人共赴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这一梦想作为两岸的共同愿景,需要两岸在和平发展中不断培植共同利益。这里的“两岸共同利益”不单指经济利益,而是指两岸共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即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其中经济利益最具基础性。


  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出发,两岸共同的经济利益应是“竞合”原则下的优势互补、资源充分利用以及联手打造新优势、拓展新市场。在这一进程中,加强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具有重要性。


  中小企业繁荣发展是藏富于民、保障经济活力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建设中产阶层发育的“橄榄形”社会的重要途径。举世瞩目的“台湾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近年来台湾经济的下滑也与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相关。大陆的经济发展需要形成创业热情高涨、“让各种财富源泉充分涌流”的社会氛围,同样需要中小企业的繁荣。因而,加强两岸中小企业合作,为两岸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发展机会,使两岸中小企业在“竞合”中提升竞争力,不但有利于两岸各自的社会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两岸形成“合力”,在国际市场的开拓中谋求共同利益、实现双赢。


  第三,加强中小企业合作是促进两岸社会更广泛分享和平发展红利的需要


  从台湾民众的福祉出发,做好“三中”群体的工作,让广大的台湾民众分享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红利,是大陆对台经贸政策的核心诉求。中小企业作为台湾社会“三中”群体(中小企业、中南部、中下阶层)的组成部分,在台湾企业社群中占据主体地位,具代表性。相较于大企业,台湾中小企业更容易受到全球化的冲击,抗经济危机风险能力较差,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在两岸经济合作的参与方面也容易遭遇环境变迁的挑战,需要给予更多的利益关切和政策支持,使其成为两岸经济合作的主体,从两岸和平发展中更多受益。而加强两岸中小企业合作,恰可以为台湾中小企业融入大陆经济提供更多机会。其路径在于两岸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出台针对性激励政策,切实推进两岸中小企业各依优势、依托产业链的绵密合作。


  借重与大陆中小企业的深度合作,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台资中小企业转进大陆市场的通路问题,使其享有大陆经济成长创造的发展机会,实现存续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扩大台湾中小企业对两岸经济合作的参与,使其作为两岸经济合作的参与主体,充分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红利,并将其更多传递给台湾社会。同时对于大陆中小企业而言,与台湾中小企业加强合作,意味着获得学习机会,有利于提升竞争力。事实上,在外向型市场经济环境下,台湾中小企业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国际市场开拓经验,拥有长期经营的国际市场通路以及注重技术和服务的品质,有很多可资大陆企业借鉴的宝贵经验。


  综上,加强两岸中小企业合作不仅是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培植两岸共同利益的需要,而且利于强大两岸中小企业群体,使之成为两岸经济合作的主要参与者、两岸合作红利的创造者和分享者,从而保障两岸广大企业社群受益于和平发展,促进两岸社会更广泛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