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与产业联系较为紧密的教育类型——技工教育在我国150年的发展进程中,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事关国家综合实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
如何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大环境中做出技工院校特色?面对“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大势所趋,技工院校要如何借力技能大赛的热潮解决高质量办学困惑?在技能人才培养和技工院校改革方面急需推行哪些举措?
面对这些持续探索的核心课题,长春工业高级技工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建校40年来,不断创新进取,强化办学内涵,构筑技能基石,突出办学特色,取得了斐然业绩。
凝聚多方力量,书写四十载办学华章
长春工业高级技工学校隶属于长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学校占地面积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9300平方米,实训基地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设有普车、数控车、数控铣、数控加工中心、焊接、钳工等6个实训车间;拥有微机室、数控编程实验室、德国双元制电工电子实验室、PLC液压气动实验室、机械拆装实验室等10个专业实验室;同时有电子技术工作室、机电一体化综合技术工作室、电工技术工作室、智能型机床电路等4个一体化教学工作室。
学校自1979年创建以来,受到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在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顶住多方压力,突破发展瓶颈,办学环境不断优化,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培养理念不断创新,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40载风雨兼程,学校办学成果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多次表彰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先后荣获了第七届全国创业之星、国家劳动力资源开发转移培训就业先进单位、中国诚信单位、吉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吉林省职业技能培训先进单位、省级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长春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长春市文明单位、长春市职业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
加强顶层设计,建设高素质技工队伍
当前,技工教育面临着改革的新挑战与新机遇。促进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综合体制改革、加强校企合作是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必由之路。
为更好地助力地方经济产业腾飞发展,长春工业高级技工学校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坚持“质量为先、管理为基、人本为重、诚信为源”的办学方针,不断营造“团结、奋进、向上、向善”的校园文化,锻造了一个团结、务实、严谨、创新的领导班子,培养了一支师德高尚、知识渊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校级领导5人,中层干部7人,设置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培训科、招生就业指导科、总务科、保卫科7个科室,并有教职工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0人,兼任教师23人,国家级技能大师1人,国家级技术能手1人,省、市级技能大师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各2人,省级技术能手3人。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学校从顶层设计出发,积极参与市场化合作,提高课程质量及与市场的契合度,同时通过国际合作、行业合作、企业合作等多层次多阶段的合作,引入具有较高信誉度的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考试机构,帮助学生实习、就业和创业,促进其掌握的技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沉淀升华,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学校先后与一汽集团、中车集团等百余家大中型企业进行合作,进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就业率100%,为社会各界培养了数万名实用型技能人才。
深耕育人沃土,助力“匠心”生根发芽
实现技能强国的转变,是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锻造一支知识深厚、技能精湛和善于创新的高素质技工队伍,既要加强顶层设计,也要完善具体环节,这样“匠心”才会生根发芽。
面对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师资力量短缺、实训设备落后等因素制约,长春工业高级技工学校着力于技能人才的全面培养,逐年进行现代化改革。经过多年探索,不仅在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合作方式中增强了学生供给匹配的效率,而且在专业设置升级改造、教学设备换代更新、实训基地拓展扩大、师资教研引进壮大、课程设置探索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致力改善办学质量和活力。
学校常年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尤其自2016年起,学校为更好地发扬“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教育精神,在全校实施了“数控标兵竞赛集训班”教学计划。通过全校选拔、整合资源、集中训练、阶段淘汰等方式,打造了一支驰骋赛场的技能精英团队。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吉林省集训队教练刘洋老师及选手姜超凡作为该班指导教师,带领全班学员刻苦钻研,第一批学员中的胡佳兴同学,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数控车项目中获得第五名,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如今又在全国10进5的选拔赛中顺利过关。
难忘办学历程,永葆教育初心。长春工业高级技工学校正以提高综合素质、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和就业质量为导向,积极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探索技工教育规律,持续深化特色办学内涵,昂首阔步踏上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