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培养人、向企业输送人、在企业成就人、让企业留住人”,是校企合作的共同目标。
校企合作 难题不少
齐心协力 戮力攻坚
记者:请您谈谈我国目前校企合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困难。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院长孙国庆:
就学校培养人才和企业使用人才而言,技工院校和企业对合作有着共同的内在需求。
原因很简单,技工院校是技能人才的培养方,企业是使用方,双方只有进行有针对性的合作,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是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适用人才。
现在,国家大力提倡技工教育开展校企合作、实行产教融合,并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办学制度,这是十分重要和及时的。作为技工院校,要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之路。
当前,深化校企合作还是遇到一些困难。就技工院校来说,很多学校自身服务能力仍然不足。
主要体现在:技工院校自身的师资力量不够强,实训设备相对落后于企业,对企业的技术服务能力比较弱,培养的技能人才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刘继斌:
国家这几年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对于推动校企合作必将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在推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尽管我们也进行了许多尝试,而且在高端技能人才培训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企业在与职业院校进行合作时仍面临着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是增加了管理成本。企业的经营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有的企业还是上市公司。这时候企业必须考虑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更多的是希望合作培养自己需要的适用人才。但现实中,有时候校企合作不仅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而且还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这无疑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一道障碍。对效益不好的企业尤其如此。
二是增加了安全风险。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一有闪失,后果难料,这就给企业带来了无法预知的风险。
三是遇到了用工瓶颈。大力提高劳动效率,是企业步入市场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新的追求。
在去产能、“瘦身健体”、组织重构的过程中,许多企业都实施了严控用工总量的措施,对用工需求明显减少,这也大大降低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需要内力、外力,更需要合力
记者:针对贯彻落实国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今后应如何继续加大政策引导?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人力资源处副处长徐辉:
自《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印发以来,总体来看,各地在推进政策落实过程中,探索了多样化的产教融合模式,形成了多点突破的良好局面。
但同时,由于思想认识、产业基础、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原因,产教融合向纵深推进还有不少障碍。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从以下方面推动产教融合工作落实:
一是加强产教融合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力度,把这项政策作为当前应对“人才从哪里来”“创新从哪里来”“发展动力从哪里来”的综合性举措,形成教育、人才、科技、产业要素相互融合、政策相互协同的良好效应,为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
二是创新手段方式,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政策转型。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做生态系统的构建者、维护者,把工作重心放在降低校企融合的交易成本上,支持和培育更多更有效的平台载体。
三是积极稳妥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以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为载体,探索建立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体系,探索深化产教融合新模式新路径。改革既要投“真金白银”,更要动“真刀真枪”。
四是以产权融合为突破口,探索深度融合新途径,以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在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前提下,支持校企产权融合,让产教融合真正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
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桥梁和纽带作用必不可少
记者:如何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培训部主任陈晓明:
以机械工业为例,一是坚持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步研究、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定期组织开展行业人才需求调研,编制并发布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趋势分析报告,引导人才培养主动适应产业发展新需求。
二是坚持推动产业标准与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的融通和体系建设。遵循“国家战略→行业目标→企业需求→用人标准→培养标准→评价标准”的技术路线,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人社部等部门有关高技能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部署要求,系统探索和推进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设。
三是推动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发展新机制。积极组建行业人才培养联盟,持续与多部门联合举办产教对话活动,召开行业职教工作会、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在行业代表性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教师实践基地等育人平台,通过推进相关标准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应用和优化,构建机械行业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
四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行业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注重将先进产业文化和时代工匠精神融入标准开发中,并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增强标准的引导作用,提高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
强化运作机制
耦合动力 形成联动
记者:校企双方应如何将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结合?
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主任王海宇
我认为,校企双方要将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校企双方必须熟悉彼此的现实状况。学校要熟悉企业的产品特征、设备特性、技术要求、技能特点、生产条件等元素,企业应了解学校的专业工种、设备状态、师资水平、训练方法等状况,使得校企现有基础平台与企业发展相融合。
其次,企业有需求、学校有目标。学校要掌握企业的发展规划,特别是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计划,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科研工作,有针对性地办好已有专业,开发适合企业发展的新专业。这是校企双方与企业发展相结合的切入点。
再次,校企应该结成发展共同体。学校要主动了解行业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革新、设备提升、行业前沿科技等;企业要根据学校的能力条件,为之提供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指导,接纳学校教师到企业进行新技术技能培训,帮助改善办学条件,与学校一起开发相关教材、技能训练方法,形成校企联动机制。
校企双方共同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关键在人,就是要有合适的师资来实施培训;合作的核心是新技术技能的应用;办学的措施是加强培训,适应企业发展。“为企业培养人、向企业输送人、在企业成就人、让企业留住人”是我们校企双方的共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