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万企千校职业技能鉴定网!
咨询电话: 4006-010-699(工作日8:30-17:30)
万企千校职业技能鉴定网
安徽定远:聚焦乡村振兴战略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0-09-01 21:26:06

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皖东第一大县——定远县,近1500年历史,自古有“怀诗、寿字、定文章”之美誉,国土面积2998平方公里,人口96.3万人,是滁州市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县。辖22个乡镇和县经济开发区、盐化工业园两个省级工业园区、以及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滁州现代农业示范园。享有“境连八邑,衢通九省”之美称的定远,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现仍为南北之要冲。京台高速公路纵贯西部,规划的淮宁高速横跨县境南部,京沪高铁定远站连南接北,远接渤海湾,近融长三角。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是安徽红色旅游县。定远县物产丰饶,资源独特,非金属矿藏品种多储量大,以岩盐、石膏著称,岩盐储量20亿吨、石膏储量10亿吨,已形成年产150万吨盐、200万吨石膏加工能力。农副产品品质优良、规模大,定远猪闻名四海,粮、油、猪产量位居全国百强县、全省十强县行列。

 安徽定远1.jpg

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勇于拼博、敢于创新的定远儿女在这块热土上又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一个个“定远模式”“定远经验”接踵迸发,一项项“国字号”改革亮点频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走在全省前列,全国、全省现场会先后在这里召开;首创“泵站串塘”和“两证一书”建管模式,成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典范,全国、全省现场会相继召开;试点探索小型水利工程“两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得到了国家和省市的充分肯定。

2018年上半年,定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财政收入12.2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8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22元,为全面建成现代化五大发展美丽定远奠定了坚实基础。

树立典型以点带面谱写绿色发展

定远县是皖东第一农业大县。历史上这里土地贫瘠,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旱涝灾害频繁,生产能力低下。197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仅有1.536亿公斤,饲养生猪34.78万头,养殖家禽391万只。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定远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旱瘦荒”到“稻花香”的根本转变,正在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如今的定远常年粮食产量11亿公斤以上,常年生猪养殖近200万头、出栏150万头,一跃成为全国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县、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畜牧生产十强县。

安徽定远2.jpg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全县“341”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建成,即3个百万生产基地(水稻、小麦、生猪);4个二十万亩生产基地(花生、瓜菜、林果、花卉苗木)和1个千万只家禽生产基地;已建设2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其中省级示范园区1个、市级示范园区7个、县级示范园区6个、乡镇级示范园区10个;成功开创了“产、学、研”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新模式,启动组建了水稻等九大产业联盟,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县家庭农场达1850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37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6家,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60家,2017年加工产值达68亿元。

 安徽定远3.jpg

畜禽养殖和特色农产品亮点纷呈。规模养殖从无到有,1978年全县只有4家规模养殖场,到2017年底,全县年出栏千头以上猪场138户,五百头以上猪场245户,生猪规模养殖比例达到78.5%;规模蛋禽存栏30万只以上2户,肉禽出栏5万只达5户;新建江淮水牛保种场一个,现存栏能繁母牛近500头;高标准建成年出栏千只以上肉羊场6个。定远黑猪、池河麻油、池河梅鱼、藕塘花生、砂子岗西瓜、炉桥芡实、三和千张、朱马卤鹅、能仁粉丝等一大批农产品享誉省内外。全县“三品”认证总数达到73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2个,绿色农产品68个,有机农产品3个,“三品”基地面积58万亩,创建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3个。

 安徽定远4.jpg

泰定千年,源远流长。定远县委书记万瑞健对记者说,全县始终坚持把发展高质量的农业产业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攻点和主抓手。温氏养殖项目是我县与广东温氏集团合作共建的脱贫攻坚重点项目,是我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龙头项目。该项目通过公司+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运营,项目的最大特点是见效快、收益高、零风险,完全符合定远的发展实际和群众的养殖习惯。目前,年产20万头仔猪基地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全县已在49个贫困村建成温氏养殖项目,并在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温氏养殖项目的实施,将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约15万元,带动参与养殖的贫困户每人年增收约2.5万元。

 安徽定远5.jpg

“九梓天香田园综合体是我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和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在原有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能更好地体现乡村独有的美丽和活力。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规划设计,多家单位参与实施方案论证与优化,充分结合我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着力打造集生态农业、科技农业、观光农业于一体的独具‘定远’特色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总规划面积1.5万亩,计划3年内建设约4万亩田园综合体及绿色果蔬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为周边地区创造就业岗位5000个,农民年户均增收10万余元,同时带动技术、农资、商业、地产、旅游等行业发展,形成城乡统筹、三产融合联动的发展格局。”

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2013年至今,全县累计完成塘坝扩挖8548口,农村小型泵站更新改造192处7104KW,新建加固小水闸工程15处,清淤农村沟河258条676.2公里,除险加固小型水库142座,改造中小灌区15处,累计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5.87亿元,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30万亩,高标准农田面积达40万亩。尤为可喜的是,承载着定远人民几十年期盼的总投资30.58亿元江巷水库工程于2016年11月30日开工建设。

江巷水库是《淮河流域综合规划》中池河流域重要骨干工程,是国务院“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兴建江巷水库是定远几代人的夙愿和梦想,上世纪七十年代该项目便开始动工建设,由于历史原因,项目被搁浅数年。后经历届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和各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该项目终于在2016年11月底顺利开工建设。控制流域面积735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1.3亿m3,水库兴利库容0.34亿m3。每年可为定远境内供水2.41亿m3,可灌溉农田71.59万亩,灌溉保证率80%以上,年均可向定远县城关、盐化基地、炉桥等乡镇供水1.44亿m3,供水保证率可达95%以上。水库建成后将在农业灌溉、城市供水、防洪减灾和生态改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从根本上解决定远县地处江淮分水岭的区域性缺水问题。

国土绿化森林覆盖率提升显著。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全县林地面积由35万多亩增加到60多万亩,有林地面积由9万多亩增加到40多万亩,活立木蓄积量由4万立方米增加到3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21.5%;城市绿地从无到有,城区绿地面积增加到300多万平方米;村庄绿化,绿树如荫,创建省级森林村庄达到56个;森林长廊、道路绿化建设达到800多公里,国省道、县乡道等主要道路绿化实现全覆盖;森林旅游、森工产业得到大力发展,林业已成为定远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兴产业。

定远自古以来名人辈出,被称为将相故里,定远古城就是以千载将相文化为脉络,以明清建筑为平台,同时注重融入徽商文化元素,是集人文文化参悟、民俗文化体验、市井文化消费于一体的文化产业旅游综合体,最终的发展定位是皖东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目的地。作为县域旅游的一张闪亮名片,也是展现定远千年古县历史厚重和现代化城市朝气的一项战略举措,必将对定远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起到积极带动作用,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极大丰富市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自开街以来,共接待游客270万人次,接待外来旅游团体近70个,营业额约2000万元。”

加强“工业支撑”,推进“工业强县”

定远工业发展呈现跨越式发展,2005年4月定远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正式立项,项目建设总投资160亿元,被列入安徽省“861”一号工程。2011年3月,定远盐化工业园被批准为省级盐化工业园区,着力打造“千亿生态型盐化工基地”。

定远在“工业强县”战略指引下,新兴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逐步形成了盐及盐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服装球类、先进制造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了粮油食品、精制盐及盐深加工、石膏三个产品百万吨生产规模。规模工业行业已涵盖20多个大类,呈现出六个特点。一是发展速度持续领先。2013年规上工业增速16.8%,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一;2014年为16.5%,增速第一;2015年为12.4%,增速第二;2016年为10.4%,增速第三;2017年为10.2%,增速第一。二是工业总量实现翻番。2017年规上工业增加值40.9亿元,是2012年(16.7亿元)的2.4倍。三是规上企业实力增强。2017年规上企业增加到142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37家。四是主导产业支撑显著。新型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两大产业共有73家企业,实现产值138.9亿元,两大产业企业数占全县规上工业53.5%,产值占74%。五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0家,实现产值65.1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34.7%。六是园区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经开区规上企业48家,实现产值36.9亿元。盐化工业园作为全省四大化工基地之一,发展势头较好,现有规上企业19家,产值60.6亿元。

华塑股份是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总投资150多亿元,是我县工业强县战略的龙头企业和一号工程,是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贫困县摘帽的重要引擎。同时,华塑公司也是我县打造千亿盐化基地的领头羊,加快华塑项目建设,促进项目达产达效,拉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对于我县从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迈进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一期项目已累计完成税收3.2亿元,其中2017年完成1.3亿元,2018年预计实现税收2.4亿元。投资18亿元的二期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预计2019年底全面完成投产。

2018年以来,规上工业保持稳定增长,匹配性指标支撑有力。今年1至7月份,全县工业用电量23.96亿千瓦时,累计增长12.35%,总量居全市第一,增速居全市第二;全县132家规上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00.8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总投资18.1亿元的华塑二期电石项目,目前一层框架完成,电力项目计划于2018年底前完工供电,氯碱项目的电解单元、倒班宿舍等附属设施正在有序建设中。总投资16亿元的德轮二期项目,目前已建成1栋厂房,1栋厂房在建,部分设备已订购。总投资18.13亿元的泉盛化工32万吨/年氨醇装置原料和动力结构调整项目,目前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循环水工程在建。总投资5亿元的光大固废盐化园区工业废弃物综合处理项目(年处理危废5万吨)主体工程正在建设中。总投资22.5亿元的安徽金轩科技一期建设年产10万吨酒精、5000吨香料、6万吨氯化亚砜项目,目前附属工程已动工。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0载沧桑巨变,见证了定远县交通发展的步伐,交通建设日新月异,京沪高铁飞驰而过,高速公路宽阔平稳,国省干线四通八达,农村公路整洁通畅……交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定远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以来,定远县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2020年,该县将形成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布局合理、衔接高效、畅通安全、绿色智能、文明和谐的“一体化”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周边市县形成一小时经济圈,县城到乡镇形成半小时经济圈。

定远县始终坚持把道路交通建设作为打基础、管长远、惠民生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基础工程强力推进。近年来,全县建成了1400多公里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公里数在全市、全省位居前列。同时以已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京台高速公路和即将建设的合新高速铁路、明巢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的滁淮高速公路为依托,结合改造升级的国省道干线,科学规划了“六纵五横”的交通网络,全面打通对外开放通道。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大提升,加快对接长三角经济区和深度融入合肥、南京都市圈。今年,全县还将全面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实现乡镇公交全覆盖,届时将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经济的通行条件。

高速铁路从无到有不断壮大。京沪高铁,已建成通车,定远县境内设立客运站,距离县城14公里,境内全长36.9公里。合新高铁,计划明年开工建设,定远县境内全长约110公里,线路起自合肥,途经定远等站,并接入徐连客运专线新沂南站至江苏连云港,在连云港境内与在建青连铁路“无缝对接”延伸至青岛。合定连高速铁路项目已列入安徽省“十三五”及中长期规划项目。

国省干线升级改造提速加快。目前,定远境内2条国道158公里,已有65.4公里升级改造为一级公路,正在建设的有24公里,剩下的计划于后三年实施;6条省道365公里,已有192公里升级改造为二级以上公路,正在建设S319二级公路65公里。力争“十三五”末,将定远县境内2条国道升级改造为一级公路,6条省道改造为二级或以上公路,力争实现县到周边省市县由一级公路以上道路联通,县至各乡镇由三级公路以上道路联通,乡与乡、乡至村由四级公路以上联通。

农村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定远县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三年(2016年至2018年)建设任务1471公里已全部完成,总投资共8.5亿元,其中县道7条109公里,乡道23条271公里,村道1091公里(贫困村内较大自然村315公里、撤并建制村道路硬化343.4公里、老村道加宽432.5公里)。2018年至2019年计划实施非建档立卡村通村硬化路工程和扩面延伸工程1588公里,以解决村级道路循环和断头路问题,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为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城乡公交一体化积极推进。目前,定远县拥有客运公司5家客运车辆359辆,出租车公司5家426台,城乡客运站13个,现已开通客运班线91条,年运送旅客达2080万人次。县城内开通公交线路15条、307个站台,新购置了新能源公交车122辆,其中油电混合50辆、纯电动公交72辆,公交车营运里程达145公里,覆盖了县城主要道路并辐射周边的严桥、范岗、程桥、定东、金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和高铁站等地区,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出行需求,方便了群众生活。

今年以来,定远县立足改善民生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计划今年年底前实现乡镇和大的行政村通公交,到2020年逐步实现镇村、村村通公交,形成公交循环运输网络。

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让百姓幸福满满

2007年以来,定远县委、县政府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发展、可持续”原则,致力于保障民生、改善民生。12年来,累计投入民生工程建设资金147.68亿元,全力推动民生工程建设,惠及近百万人民,全县民生建设硕果累累,扶贫与社保及健康服务实现全覆盖、文化教育稳步发展、就业服务明显提升、安居工程保障坚实、城乡建设均衡发展,全县“幼有所育、弱有所扶、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七有”民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建设目标逐年提高。群众的诉求与期盼是民生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努力方向。2007年,定远县成立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把民生工程建设作为县、乡、村三级“一把手”工程,全力推动民生工程实施。从2009年开始,定远县提高民生工程建设目标,把“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作为民生工作的目标,2015年该县结合扶贫工作,再次提高民生工程建设目标,把“七有”改善民生作为首要工作目标。在惠民成效上,从原来的要求保障基本生活水平,发展到要让群众“增强获得感”,让群众“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再到现在的让群众“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惠民项目逐年增多。让群众真正得实惠,多享受发展成果,是民生工作的第一目标。2007年以来,定远县实施的民生工程项目逐年增多,惠民范围、受益群众逐年扩大。民生工程实施项目从最初2007年的12项、2008年18项、2009年28项、2010年30项,逐步增加到2011年以后的33项,累计实施省级民生工程68项、县级民生工程5项。经过多年的合并、调整、新增建设项目,到2018年,全县实施的一级民生工程项目共33项,包含109个二级子项目,涉及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救助、养老保障、住房保障、新农村建设、城乡基础建设、“三农”发展、扶贫脱贫、环境治理等多个民生领域。

民生投入逐年增加。在民生工程建设上,定远逐年加大民生工程投入,从2007年投入资金1.25亿元、2008年投入资金1.8亿元,2012年投入增加到10.2亿元,2015年增加到16.7亿元,2018年增加到27.06亿元。县级配套资金从2007年的0.4亿元,2015年增加到2.6亿元,2018年增加到3.95亿元。与此同时,定远县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民生工程建设,激励人人参与,共建共享。2007年吸收社会投入0.2亿元,2015年吸收社会投入5亿元,2018年吸收社会投入10.71亿元。随着民生工程建设投入资金的逐年增加,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也逐年增多,年人均受益从2007年的186.92元,2015年人均受益增加到1725.86元,到2018年民生工程建设人均受益增加到3006.7元,每人年平均惠民受益净增加71.43%。

定远县作为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县,积极探索基层政务公开新标准,探索公众参与政务公开新模式,创新建立政务公开“四册一图一表”和监督管理“四项制度标准”,实行“政府开放日”制度,开放县政府常务会议,建立数字电视政务公开频道,建立县、乡、村三级政务公开自助查询系统、三级视频会议系统,努力打造基层政务公开的“安徽样板”。同时,放大试点效应,推动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全县2.4万项服务事项全部推行项目名称、办事依据、办事流程、申报条件、申报材料、收费标准与依据、承诺时间、办事结果、办事地址、服务与投诉举报电话“十公开”,1580项社会民生事项扫一扫二维码即可网上办、马上办,242项社会民生事项实现足不出乡村办理。